發布時間:2022-08-31點擊次數:打印
截至今年7月,全國碳市場實現配額交易量1.94億噸,累計成交額84.9億元,市場配額履約率達到99.5%以上,過半企業參與了交易,近兩個月碳配額交易價格在55元—60元之間。
全國碳市場啟動整整一年,去年七月,全國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上線交易正式啟動,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碳市場覆蓋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45億噸,成為世界上在運行的規模最大碳市場。
本文節選自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總體設計技術專家組負責人、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對碳市場運行一年來的情況的專訪評價。對全國碳市場一年以來的成果和預期做出全面的總結:運行平穩有序,低成本減碳效果初現。
10年探索,中國碳市場制度是可行的
對于一個剛剛起步運行的市場來說,有三點值得肯定:一是運行總體平穩有序;二是配額交易價格處于合理的區間;三是配額履約率達到99.5%以上。
第一,實踐證明,經過10年的地方試點和探索,我們所建立起來的中國特色的碳市場制度是可行的。歐美西方國家的碳市場是“基于總量”的碳市場,現階段中國的碳市場是“基于強度”的碳市場。基于總量的碳市場要求碳排放總量下降,屬于絕對減排;基于強度的碳市場要求碳排放強度下降,屬于相對減排。
在基于總量的碳市場下,所有企業都要為減排支付成本;在基于強度的碳市場下,只有排放達不到行業排放基準要求的企業才會支付成本。所以,基于強度的碳市場對企業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影響最小。基于強度的碳市場和我國現階段“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控制指導方針是一致的,也是和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征相匹配的,比較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
第二,碳市場的低成本減碳機制作用初現。過去一年,過半的發電企業參與了配額交易。賣配額的企業顯然是獲益的,實際上,買配額的企業也是獲益的,與不參與配額交易相比,這些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完成配額履約。碳市場不僅會促使火力發電企業進一步提高發電效率,也會促使這些企業進行機組結構優化,盡量讓低碳機組多發電、高碳機組少發電。
第三,碳市場為我國經濟社會低碳轉型提供一個清晰的碳價格引導信號。這個價格信號能夠為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提供有效的激勵,也會促進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的創新和投資。
恒譽環保:固廢資源化領域實現“減碳”
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既可安全處置固廢危廢又可資源化回收高附加值能源產品,兼具環保和循環經濟減排屬性,是碳減排的重要路徑之一,同時兼具污染物減排的協同效益, 是實現減碳的重要方式。
恒譽環保自主研發的工業連續化有機廢棄物熱解技術及裝備,在安全、環保的前提下實現設備的連續穩定運行,徹底解決了熱解系統結焦、進出料難以動態密封、產出物易聚合等世界性行業難題,針對于含油污泥、廢橡膠、廢塑料、有機危廢、城市垃圾等有機廢棄物實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
該套技術及裝備熱解全過程在密閉的設備管道內完成,避免了粉塵、VOCs泄漏問題, 不產生二次污染 ,供熱溫度低,熱傳導效率高,可燃氣產生量均勻穩定,可作為物料熱解所需燃料;同時采用煙氣余熱循環利用技術,能耗低, 實現能量二次利用,減少碳排放,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通過熱解技術處理廢輪胎每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噸(數據來源: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循環經濟助力碳達峰研究報告》)通過熱解技術實現廢塑料化學循環,每噸可減少2.3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與焚燒廢塑料回收能量相比廢塑料熱裂解技術能減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數據來源:由曼切斯特大學科研人員刊登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文章)。
恒譽環保作為全球前沿的固廢資源化系統服務商 ,秉承低碳綠色發展戰略,依托于自身技術優勢以及管理實力,在固廢危廢資源化領域持續發力,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
掃描二維碼 關注恒譽環保